智慧舒适病房

医院病房环境严峻—改善病房环境已经刻不容缓
(1)医院病患多、环境差已极为普遍 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98.9万个:2017年1-6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39.2亿人次;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但医疗资源仅占世界医疗资源的2%。供需严重不平衡,大量医院病人长期饱满。 (2)目前医院人满为患,设计依据为上世纪90年代标准或参照国外标准,不符合现阶段中国的国情; (3)按舒适性标准确病房环境指标,未考虑医院服务对象:易感人群。医院污染源多且复杂、封闭空间利于细菌繁殖; (4)某些功能区间人满为患,空调、通风系统设计不合理,气流组织混乱,新风量严重不足; (5)很多病房没有新风、没有消杀灭活设备。 病房环境改善要求高--医院的空气中流动着许多细菌、微生物、粉尘、PM2.5等,这些物质经过混合后在空气中流动,病人携带的病菌相互交叉扩散,极易造成其他人员的感染,对医生和病人造成健康隐患。另外空调系统运行不合理、能耗较高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到医院内部医患人员的健康和医院的可持续发展。随着2003年SARS的爆发,2019年新冠肆虐和病态建筑综合症(Sick Building Syndrome,简称SBS)的加剧,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医院室内空气环境的重要性,试图寻求有效的措施来改善室内环境。 舒适度决定医院档次,室内环境温湿度、CO2含量与新风量决定患者康复速度。医院就诊人数众多、疾病种类多、感染因子复杂,因此医院感染管理和消毒与灭菌工作难度大,室内空气质量较差,空气中含有浓度很高的病菌和污染物。对就诊病人的康复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特别是悬浮在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容易引起以呼吸道感染、创伤感染为主的院内感染,对于在重症监护病房的危重病人来说,一旦发生院内感染就使病情更难以治愈。所以一家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更多的是表现在空气质量“达不达标”上。 特殊病房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如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病人康复病房。 病房环境直接影响患者心理、生理,一切以病患为本,为解决医院病房温度手动控制,舒适性差,空气污浊、光环境不佳等影响病患体验问题,采用IOT场景控制器实现病房环境智慧管理,包括空调设备自动恒温控制、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新风系统控制、电动开窗控制、室内空气消杀除味控制、智能照明控制,窗帘控制、提供医疗带设备数据接入能力,支持本地蓝牙接入能力,配合小程序可实现病人、护工定位,创造舒适、节能、健康、安全的治疗环境。
智慧舒适病房价值

节能低碳:病房建筑面积大,24小时工作,是医院的高能耗区域,大量采用风机盘管作为空调设备,通过智能无感的空调末端组件可以大幅度提高病房节能效果。

舒适健康:病房空气质量直接关系患者安危,适宜的温湿度和清新的空气是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采用全自动的控制系统替代人工方式可以时刻保持最优室内环境。

洁净安全,病房空气中可能含有高浓度病菌和污染物,通过自动控制的消杀灭菌设备可以创造安全的病房环境,避免交叉感染,为患者康复创造有利条件。